
取得日本国籍(归化申请)常有的谣言
在各大论坛讨论到换国籍的问题,论点往往会跑歪,少见冷静的交流。
这一篇简单总结一下常有的12个谣言,欢迎参考。
- 归化需要是正社员,有正式工作。
错。
归化看的是稳定程度,例如一个契约社员,但是每年合同自动更新也不差于正社员。
另外你的在留资格是一把尺子,同样的工作用不同的在留资格衡量,评价就不同。
相对来说,就劳签证比身份类签证(配偶,定住,永住)等对工作的要求要稍稍严那么一点。包括稳定度,工作内容,年收等方面的评价。
归化还看“世带”(约定于“家庭”)的情况。
典型例子,如果没工作的日本人配偶归化,配偶有稳定工作,家庭经济情况稳定也是OK的。
2.归化需要有一定在日资产。
错。
不要求资产,要求稳定和定着性。
稳定体现在工作,定着性体现在在日本的居住天数。资产只是侧面辅证这两个项目。
没房子没存款,稳定的居住在日本,有一份稳定工作即可。
3.配偶签证比就劳签证好归化。
片面。
配偶和就劳归化时,审查的角度不同。
配偶签证需要的年数短,但举个例子,例如一直做家庭主妇不怎么会日语的话,那么是无法归化的。
4.除了常见的配偶,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,别的签证不好归化。
错。
不能单纯比较。
这里漏掉了配偶之外的身份类签证,例如定住,永住。
还漏掉了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之外的就劳签证,例如经营管理,法律会计,医疗等。
有一部分签证是不能归化的,这是对的。例如技能实习。
5.有一个公司走走流水,拿经营管理签证熬到年数就可以了。
错。
拿到经营管理和拿到国籍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不实际经营只走流水是违法的。归化有面试,撒谎必然原形毕露。
拿到经营管理后,实际合法经营并稳定,才能达到“熬到年数”这个最低标准。
需要日语流利,需要对公司经营情况了如指掌,需要尽到各种义务,这些体现在归化的材料和面试上。
反而言之,只要正常合法经营,年数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。
6.归化比永住难。要么是,永住比归化难。
片面。因人而异。
例如从年数上说,就劳的人觉得归化比永住快。
例如从日语能力上说,有些非汉字国家且日常不怎么用日语的人,归化难。
永住越来越严是公开且可以评测的(有明确标准),归化无法一刀切。
正常工作生活,两者都不难的人也是非常非常多的。
7.归化的时候签证得是3年或者5年的。
错。
归化没有硬性要求3年或者5年签证。
1年签证也可以递交。
1年签证在审查期间多半会面临签证更新问题,这时候正常更新就可以了。
为什么拿不到3年签证,拿不到3年以上签证的理由才是最需要关注的。
例如一些公共义务没有尽到,频繁换工作,经常离开日本,和日本人配偶关系破裂等,这些隐藏在“1年签证”外壳下的真实问题可能是致命的。
8.归化的话年收得有300万。
错。
稳定即可,参见第一个问题,看签证类型,家庭收入,年收的趋势等,还分地区。
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,连续3年250万日元,单身,非大城市圈,也是非常稳定的。
9.归化需要改名字。
错。
因为要制成户籍,名字需要是可以用在户籍上的字。
这就导致一些汉字是没办法做名字的。
(日语里有的汉字不代表户籍上可以用,户籍人名汉字比日语常用汉字范围窄。)
户籍汉字不允许的话,要改。刚好户籍汉字里覆盖了的话,沿用中文原名的人也不少。
其余都是有发挥余地的。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,今后的规划,身份认同等自行决定即可。
10.归化日语要有N1。
错。
归化不要任何语言证书,会听说读写即可。
常说的“小学水平”, “N1水平”等太抽象,具体点讲。
汉字圈比非汉字圈轻松很多。
非汉字圈存在一个“已经说的很溜了就是不会读”的问题,这是致命的。
通常汉字圈的朋友,日常生活里和人交流没有问题,看的懂大部分的电视,读的懂各种传单通知,在归化面试时可以正常流利交流即可。
在日本读过书,或者在首都圈工作的朋友一般很少人担心这个问题。
11.高度人才入籍快。
错。
高度人才永住快,归化上暂时没有明确可量化的优惠措施。
12.住在哪户籍就得定在哪。
错。
户籍所在地叫“本籍地”,单身或非日本人配偶,子女的朋友可以自由设定,转移。
即使有日本人配偶的人,你们的户籍只要在一起,仍然可以自由的迁移。
本籍地想设定在东京铁塔,迪士尼,都是可以的。(具体的户籍表示,即写在户籍上的地址格式是有规定的)
本籍地和居住地是两个概念。
通常讲不要设的离居住地太远,是因为跨了管辖区以后拿个户籍藤本,生老病死,结个婚,办事可以就近,方便一些。
以上是常见的12个谣言。
归化申请比起永住申请,更加繁杂不透明,更容易产生对制度的误解。有问题欢迎咨询。